时间:2023年06月06日 16:21 浏览数:次 来源:
2023年6月2日,太阳成集团tyc7111cc在李大夏报告厅成功举办了题为《地区人居环境的营建体系与技术策略》的讲座。此次讲座邀请了浙江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原副院长、教授和博士生导师,乡村人居环境研究中心主任王竹教授作为主讲嘉宾,由太阳成集团tyc7111cc张鹏举教授主持。
下午2点30分,王竹教授分享了他的研究内容。在开始之前,他提出了一系列问题引发思考,包括:生土建筑的历史与现状,建筑的逻辑法则是什么?传统聚落遵守了哪些人居营建法则?早期的开平碉楼与现代罗马柱式小洋楼的对比,以及绍兴水肌型网络居聚与徽州坡坑式聚落的对比,还有百年古村与现代新村的对比,古法井盐开采与临安杨梅大棚的对比。王教授提到了都江堰一直不需要保护和传承的问题,以及关注地区建筑营建的混沌状态。讲座主要探讨了“传统活化”的意识和法则应对新的千篇一律的挑战。
带着这些问题进行思考后,王竹教授开始了今天讲座的主要内容。首先是传统建筑与建筑传统的对比,强调了对传统建筑的不同认知,指出传统建筑的不二法则是新陈代谢;他认为传统是一个流动的概念,在静态和动态的视角下,对传统的认知应该是动态的。接着,王教授分享是如何理解和把握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概念,以及民族与世界之间的思辨和识别,从而引出了建筑文脉、地域文脉和营建体系的理解。此外,王教授关注人居营建体系的演进与地域基因,强调了地区营建体系是由一方的水土生成,即人居营建的地域基因的重要性。在讲座的后半部分,王竹教授以态度与辨析的出发点,引用了古老的思想实验“忒修斯之船"来探讨同一性问题,并指出要满足结构上的一致性和时间上的连续性两个条件,强调研究和认知传统必须具备敏锐的历史感,把握传统的时代精神,并探讨地区建筑原型的现代意义以及判断原型现代意义的态度。王教授积极关注原型宜居的概念和永续经营,强调人居营建体系的演进机制,探讨人地系统和地区建筑营建的动力要素,以及气候、地貌和人居营建的认知路径,提出原型-永居的地域基因作用。在技术策略方面,王竹教授强调地区营建的适宜性技术,包括地域气候与建筑设计策略、基于人体舒适的生物气候图、传统民居建筑空间组织和构造的智慧,以及建筑技术的材料和构造。强调适应气候和地域要求的设计策略,如四种工作原理的特朗勃墙和采用内庭院的降温设计策略。然后提出被动式设计的靶向策略,即建立地区构造设计学。在策略建构部分,探讨了原型宜居演进的阶次和目标、原型永居的生成和生长、原型永居营建导控要素的整合,以及建立地域基因库和原型永居的转译机制。最后总结了原型永居的营建策略,并强调最终的靶向目标是易用性和普适性。
分享结束后,王竹教授与会场的师生们就各种问题进行了探讨,张鹏举教授及全体会场师生对王竹教授表达了感谢,讲座圆满结束。